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政府信息公开

自治区2025年7月份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7月,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高度活跃,既是生产攻坚的黄金期,也是风险交织的考验期。暑期来临,群众出行意愿强烈,旅游消费需求旺盛,企业生产经营节奏加快,旅游景点、道路交通、公共活动等安全风险持续上升,加之,七下八上主汛期即将到来,高温、强降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引发事故灾害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安全风险复杂多变,安全防范压力倍增。

一、交通运输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从近三年全区交通事故月度分布来看,7月份交通事故亡人数接近事故月度峰值。这一现象主要与7月份正值旅游高峰、学生放假、群众通勤出行需求增加以及货物运输和物流高峰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伊昭、独库、阿禾公路预计7—8月高峰期日均通行车辆将分别达到8600辆、33000辆、3500辆以上,交通流量大幅攀升,对交通安全形势构成了严峻挑战。二是夏季务工人员增多,务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为减少开支,往往搭乘同为务工人员驾驶的面包车、私家车、皮卡车,对车辆超员、车况差等问题视而不见,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三是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暴雨天气频发,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托什干河等河流洪汛路段,G314且末至若羌段、G315民丰至于田段、G578恰普河段水毁灾害风险较高,特别是山区部分路段易积水或因山洪、泥石流受阻,加之部分路段坡陡弯急、临水临崖,行车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四是施工路段与通行路段交织风险加剧目前,全区有44个续建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202520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0个),部分在建公路项目与通行路段并行或平面交叉。哈密、吐鲁番辖区G30线四改八项目,应急车道被长期占用施工,即将面临单幅改道,隔离防护设施有待完善。那巴高速仍在施工,且与G218线存在多处交织通行情况,交通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管控措施:一是严格落实《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总体方案》,聚焦一盔一带、道路交通秩序、车辆动态监控、交通安全设施等关键环节,全面深入细致排查整治道路交通风险隐患,从源头、机制、基础上进一步补齐安全监管短板,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全力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重大安全风险二是加强独库、伊昭、阿禾等网红公路全线交通管理,强化疏导管控,避免拥堵。紧盯两客一危一货一面一校、旅游包车、电动三轮车等重点车辆,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醉驾酒驾、不系安全带、非法营运、非法改装、客车异地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对沿线地质灾害风险点、临水临河、高填深挖、桥梁隧道、公路下穿通道等重点路段的检查和巡查,完善安全提示和避险标识,对遭受雨水长期浸泡、被洪水冲刷等可能影响安全运行的要加强安全管控。落实公路特别是旅游公路自然灾害预警叫应机制,根据灾害监测预警等级,及时采取限速、限车型、道路封闭等措施,确保公路通行安全四是加大农村道路、急弯陡坡等安全防护和集市街道等重点路段管控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地区两站两员一长制度,常态化开展农村地区交通违法查纠劝导。

二、建设工程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近三年7月份建设工程领域事故占7月份事故总数的14.9%,特别是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事故占7月份建设工程领域事故的66.7%。当前正值建设施工黄金期,工地深基坑、沟槽、护坡护坝、起重机械等设施易受降雨、大风等天气影响,存在坍塌、倒塌、撞击等重大安全风险。二是夏季高温环境下,户外施工作业人员易出现中暑、疲劳等问题,规范佩戴安全帽、安全绳、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的意愿不强,导致高处坠落、触电等事故风险显著增加。三是当前正值施工旺季,电气焊等特殊作业频繁,施工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存储使用和用电、用气等环节的安全隐患增多,加之高温天气易引发火灾等事故,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

防控措施:一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做好临边防护,在重点区域、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未经培训人员参与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等高危作业活动,严格要求高处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使用安全防护工具。二是取调整作业时间、提供防暑降温设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配备防暑降温物品、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定期健康检查等措施,全面降低高温天气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三是加强对电气焊等特殊作业审批,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规范易燃可燃材料的存放和使用,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监护,作业后进行安全检查。

三、消防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小火亡人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巴州、乌鲁木齐均发生小火亡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暴露出部分地区居民住宅和九小场所安全风险突出,消防基层治理和宣传提示工作亟待加强。二是高层建筑安全风险依然较高。全区投入使用高层建筑21253栋,其中超高层建筑41栋。高层建筑高度高、体量大、火灾扑救难度大,加之日常消防管理不到位,管道井堆放杂物、消防设施故障屡禁不止,风险仍在高位运行。三是夏季用电负荷风险增加。当前,旅游景区、农家乐、民宿生产经营旺盛,用电量明显加大,随着夏季居民家庭空调、冰箱等电器使用频繁,电气火灾风险也随之增加。

管控措施:一是持续抓好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层建筑、医院、一老一小场所、景区景点等高风险场所和三合一、九小场所、自建房等不放心区域的火灾防控,深化消防安全三化建设,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消地协作联合监管,重点整治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不畅、消防设施失效停用等突出风险,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二是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一件事全链条整治,组织网格化巡控人员扎实开展三清活动,加大防火巡查、检查力度,坚决纠治违规动火作业和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等问题。三是深化消防宣传五进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加强防火巡查和宣传教育,开展风险防范和逃生自救常识宣传,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四、旅游领域

安全风险:暑期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对交通引流、景区承载、餐饮住宿等方面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伊犁、阿勒泰、博州、喀什高热度景区存在客流超载,自驾车流激增,涉旅道路易拥堵风险。二是夏季喀纳斯、天池、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等涉水景区游客参与游船、漂流等水上项目意愿强烈,受汛期和短时强对流天气影响,游客溺水风险增。游船、皮划艇、水上摩托艇等高频使用,易出现发动机熄火、船体破损设备设施故障,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备长期使用或存放不当出现损坏、浮力下降等情况,危及游客安全。三是未开放景区管控难度大一些游客在未向相关部门报备的情况下,擅自深入高山、荒漠等未开放区域探险游玩,造成迷失、跌落等意外。

防控措施:一是持续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热门景区部署客流监测,推行预约限流,引导游客错峰出行。二是景区实时获取天气、水文信息,如遇恶劣天气或水文条件不稳定,提前发布预警,及时关闭水上项目运营。在景区内设置明显的天气、汛情信息展示牌,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建立严格的涉水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增加检查频次,确保安全运行。定期对救生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按照规定数量充足配备并放置在易取用位置。三是将未开发景区纳入安全监管范围,落实警示和管控措施,安排专人加强巡查和劝导。

五、公共安全领域

安全风险:重大活动方面: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区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并陆续启动各类大型展览、文化活动。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万人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相继举办,乌鲁木齐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奥体中心等演出场馆人流密集,存在人员踩踏、消防隐患及活动筹备管理混乱风险。防溺水方面:近三年全区6—8月淹溺事故多发,青少年淹溺事故占比较高。82%的事故发生于农村灌溉渠、水库、河道等开放水域。暑期来临,气温升高,学生、儿童涉水、游泳行为增多,家长疏于看护,社会监管力量覆盖不足,溺水事故进入易发多发期。

防控措施:重大活动方面:严格重大活动安全许可、审批程序,确保场地、设施符合消防、疏散等安全要求,制定详实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强化现场安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应对准备防溺水方面:高频次、全时段加强对辖区山塘、池塘、河流、水库、水渠、公园、游泳馆等容易发生溺水事件区域的安全监管和巡查检查,完善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安全防护设施,切实织密水域安全防护网;加强家校共育,做好预防溺水六不准宣传,普及预防溺水常识,提升群众和青少年儿童安全意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