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区气温逐渐回落,昼夜温差加大,天气复杂多变,大风、局地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增多。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学,“三秋”作业全面展开,建筑施工进入年度冲刺期,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活跃。加之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国庆节、中秋佳节重要节庆临近,群众出行密集,公众活动丰富,安全形势严峻复杂。
一、道路交通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大中小学集中开学,学生流、通勤流叠加,校园周边道路拥堵风险上升,校车、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压力增大。二是“三秋”时节拖拉机、收割机等农用车辆机械上路行驶、转场作业频繁,农村道路人车混行、夜间照明不足、反光标识缺失等问题突出,车辆碰撞、追尾事故风险上升。三是天气转凉,山区、高海拔路段降雨、降雪、霜冻、团雾等极端天气易发多发,导致路面湿滑、能见度降低,行车安全风险增大。四是部分公路建设项目进入后期攻坚阶段,交叉作业、赶工期现象增多,施工路段道路通行环境复杂,存在组织管理不到位、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不规范、夜间照明不足等安全隐患,施工安全和通行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管控措施:一是强化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工作,优化交通组织方案,增设临时交通标志,优化警力部署,强化道路管控力度,严查不减速、不礼让、超员载客、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保障学生上下学途中安全,降低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二是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进“亮尾工程”,推动农用车粘贴反光标识,提高夜间可视性与安全性,加大早晚高峰时段巡查频次和覆盖范围,重点查处“无证驾驶、无牌行驶、违法载人”等重点违法行为,切实提升农村道路安全水平。三是强化山区和高海拔地区道路交通管理与疏导,加强极端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完善道路警示标志,结合实际采取限速控制、引导分流等管控措施,有效防范恶劣天气行车风险。四是加强施工路段安全监管,督促施工单位规范设置作业区隔离带和警示标志,完善夜间照明设施,确保施工区域可视性,最大限度减少对通行影响,保障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
二、旅游体育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中秋、国庆假期将至,客流、车流即将迎来高峰,自驾出行和旅游包车大幅增加,乌鲁木齐周边、天山天池、独库公路、阿禾公路、喀什古城等地车流客流集中,景区承载和交通疏导压力较大,司机疲劳驾驶风险增加,旅游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二是以低空飞行、水上漂流、悬崖秋千等为代表的特种旅游项目日益增多,景区内区间车、沙漠越野车、高空缆车、过山车、索道、吊桥浮桥、玻璃栈道、电梯等设施设备高负荷运转,安全管理措施跟进不及时、定期巡检不到位,可能因设备老化损坏引发事故。三是秋季天气多变,山区徒步、自驾旅游受雨雪、大风天气影响风险增大,部分游客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徒步、探险,易发生迷路、失温、跌落等意外。
管控措施:一是加强热门景区客流监测预警,严格落实预约限流措施,完善应急疏导预案,优化周边道路信号灯,增设临时停车区和指示标识,加强人流车流疏导,确保安全风险可控。二是健全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气象等多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实时获取和共享关键风险信息,及时发布旅游安全提示和预警信息,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关闭景区、管控道路、限制流量等措施确保游客安全。三是加强景区巡查,对未开放区域、危险地段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增设物理隔离或电子隔离设施,加大巡查劝阻力度,同时加强旅游安全宣传引导,普及安全常识和避险知识,提升游客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四是严格特种旅游项目和设施设备安全监管,督促运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检验,强化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安全操作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三、消防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双节”临近,各类文娱展览活动、客运物流增多,商场市场、餐饮娱乐等消费服务业场所人员聚集,场所经营、违章用火用电、占用堵塞疏散通道等动态隐患难以杜绝,诱发火灾风险因素增多。二是各类中小企业为完成全年生产目标,赶工期、追进度,物料堆积、作业繁忙,存在满负荷生产、超强度经营等情况,火灾风险攀升。三是进入秋季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户外枯枝落叶堆积,露天和农副业场所火灾风险增大,特别是森林草原区域可燃物载量大,雷电天气多发频发,林牧区及周边生产经营、施工作业、进山旅游以及烧荒、野炊等人为活动频繁,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加剧。
管控措施:一是结合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消防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3个“一件事”全链条专项治理,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和“九小场所”的监督检查,持续开展畅通消防通道专项行动,督促责任单位加大消防设施设备检维修力度,确保完好有效。二是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宣传教育,发动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纠自改,深入开展消防知识“送教”活动,组织基层力量开展“面对面”培训和疏散逃生演练,运用各类媒体开展警示提示宣传,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养,全力做好全区火灾防控工作。三是强化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组织林草、应急、气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重点排查林牧区及周边安全隐患,督促落实可燃物清理和隔离带开设,严格管控农事用火、祭祀用火及进山旅游等野外火源,增设防火检查站点,严控火种进山入林,同时完善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加强专业扑火队伍靠前驻防和实战演练,配齐装备物资,前置物资装备,扎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应对准备。
四、公共安全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各类庆祝活动、商业促销、文化展览、论坛等公众聚集性活动增多,人流高度密集,热门商圈、交通枢纽、景区及活动场所存在瞬时客流超限、疏散通道不畅、应急准备不足等风险,易引发拥挤踩踏、秩序混乱等事件。二是秋季大风天气频繁,户外广告牌、临时搭建物、楼宇外立面附着物等易因加固不牢或老化脱落,威胁行人及车辆安全,尤其在人流密集区域风险突出。三是部分公共场所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电梯、扶梯、消防通道等关键设备或区域存在故障隐患或管理疏漏,可能引发设备停运、人员被困或应急处置延误等问题。
管控措施:一是严格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和风险评估,督促主办单位制定详实的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合理控制活动规模,科学设置人流监测和分流设施,配足安保力量并开展演练,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应急设备有效。二是全面排查整治户外设施安全隐患,组织对城市主干道、商业街区、活动场所周边的广告牌、装饰物、临时构筑物进行防风加固和结构安全检查,及时拆除或修复存在脱落风险的设施,在大风预警期间加强巡查和临时管制。三是加强公共场所设施设备日常巡检与维护保养,重点保障电梯、扶梯、应急照明、广播系统等关键设备运行正常,督促管理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应急预案并开展针对性演练,确保突发情况下响应迅速、处置有效。
五、建设工程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建筑施工进入年度冲刺期,企业抢工期、赶进度意愿强烈,从业人员连续超负荷作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行为易发,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等安全事故风险上升。二是秋季大风天气增多,临边、洞口等安全防护缺失,脚手架、防护设施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隐患突出,易引发脚手架、塔吊、围挡等设施设备倾覆坠落,物体打击事故风险上升。三是秋季作业高峰期,临时用工增多,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风险交底不及时、新进场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建设施工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上升。
管控措施:一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危大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强化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加大巡查频次和处罚力度,对盲目抢工期、擅自压缩合理工期的项目一律责令停工整改。二是密切关注大风、降温等预警信息,结合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组织全面排查各类建筑工地安全防范措施,督促施工企业对脚手架、塔吊、围挡等设施进行除险加固,全面检查临边洞口防护有效性,遇大风天气立即停止高空作业。三是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重点提升从业人员风险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落实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装备佩戴规定,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及时制止违规操作行为,确保各项安全规程落实到位,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六、燃气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夜间经济持续活跃,夜市等餐饮经营场所使用天然气、瓶装液化石油气有增无减,且多为人员密集场所,部分餐饮企业还未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用户安全意识不强、操作燃气设施不规范、使用不合格燃气具,安全距离不足,私自更换、改装燃气设施等问题隐患屡治不绝,易造成燃气泄漏引发燃气闪爆事故。二是部分老旧燃气管道尚未更新改造,仍存在老化、锈蚀等安全问题,燃气管道泄漏爆炸风险依然存在,影响居民安全。三是部分燃气企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日常巡检维护不全面不及时,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用户端安全用气宣传培训覆盖面不足,部分居民用户缺乏基本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农村地区燃气管道铺设环境复杂,第三方施工破坏风险持续存在,加之部分农户安全用气意识淡薄,使用不合格燃气器具、私接私改燃气设施等现象较为普遍,易导致燃气泄漏爆燃事故。
管控措施:一是持续深化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严格落实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强制安装要求,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对使用不合格燃具、违规私改燃气设施等行为依法从严查处。二是加快推进城镇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同步推进立管、阀门等设施更新,建立管道设施电子台账,实施动态监测管理。三是压实燃气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建立分级巡检制度,强化对商业用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的入户安检,建立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四是加强居民安全用气宣传教育,通过社区讲座、短视频推送、宣传手册入户等形式普及燃气泄漏应急处置方法,推广具备自动断气功能的智能燃气表具。五是强化农村燃气安全监管,加强对管线、基础设施等巡查巡检,严格管控第三方施工破坏风险,健全农村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处置。
七、电力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秋季大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增多,输电线路受大风摆动、异物搭挂、树障倾倒影响风险加大,可能导致线路跳闸、设备损坏甚至倒塔断线。二是农忙时节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械等农用车辆、机械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规作业风险上升,易发生外力破坏电力设施、触电事件。三是商业、文旅及居民用电负荷持续高位运行,部分老旧小区、临时用电场所电气设备及线路存在过载发热、绝缘老化隐患,触电和电气火灾风险不容忽视。四是风力发电设施在大风、雷电等极端天气下易发生叶片断裂、机舱着火、控制系统故障等事故,可能引发设备损坏、电网波动甚至大面积停电风险。
管控措施:一是强化电网设备防风防雨防雷击应对,组织对重要输电通道开展巡查检查,及时清理通道内树障及易漂浮物,对杆塔基础、拉线进行加固,落实变电站防涝排水措施,并密切监测气象变化,提前部署应急抢修力量和物资。二是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警示教育,在大型农机作业集中区域增设电力设施保护警示标识,严禁在高压线下方违规操作机械。三是加强重要用户及人员密集场所用电安全检查,督促商场、酒店、景区景点等用电大户落实用电安全主体责任,排查治理老旧线路、开关插座及大功率电器使用隐患,严防电气火灾。四是强化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向输电线路和风力发电场发布大风、强降水预警信息,督促企业加强风力发电设施日常维护水平,完善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强化叶片、塔筒等关键部件防风加固措施,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八、通航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旅游观光、农业生产、应急救援、设施巡检、监督执法等工作领域低空飞行活动频繁,空中交通冲突风险加剧,执行报批程序不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资质不全、培训不足等问题隐患,导致通航领域事故风险上升。二是秋季大风、强对流、低云低能见度等复杂天气多发,对低空、超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易出现飞行操纵困难、空间迷向甚至飞机失控风险。三是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开展2轮明查暗访,均发现机场净空保护区存在违规放飞问题隐患,对航空器起降和正常飞行秩序构成威胁。
管控措施:一是严格执行航空器使用报批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资质不全、违规飞行等行为,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二是严格开展通航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重点核查直升机适航状态、维护记录、人员资质和运行管理,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坚决整改、闭环管理。三是严格气象信息监测,提升复杂天气监测预警精准度和提前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督促严格遵守复杂天气运行标准和操作程序,结合实际果断采取停飞、备降等安全措施。四是加强机场净空保护宣传和执法巡查,严格执行机场周边家禽禁养圈养规定,严厉打击违规升放无人机、风筝、气球及违规使用无线电设备等行为,严防外来物干扰航空器运行安全,确保航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