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11月,全区气温持续走低,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寒潮、冰冻、雨雪、大雾等天气频发。同时,秋收进入收尾阶段,建筑施工进入年终冲刺,供暖系统全面运行且负荷攀升,冬季旅游逐步升温,各类生产生活活动与复杂天气叠加,安全风险呈现新的变化特征,安全防范任务依然艰巨。
一、道路交通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交通事故风险上升。冬季昼短夜长,极端天气多发频发,行车不安全因素增加。各行业进入生产经营的攻坚冲刺时期,“双十一”电商消费季火爆,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时期,货运行业迎来高峰,货车多拉快跑、超限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风险增加。农村群众的出行工具从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变为拼车、包车,务农务工出行集中乘坐,违法方式更加隐蔽、肇事后果更为严重。二是极端天气致使事故风险升高。北疆大部分区域以及南疆高海拔山区迎来降雪季,独库公路、伊昭公路虽已封闭,但G30连霍高速、G7京新高速等主干道路段容易出现积雪、积冰,特别是桥梁、隧道出入口因为空气流通迅速,结冰时间早、冰层厚,车辆打滑、追尾事故风险明显上升。同时,低温使得路面能见度下降,大雾天气频现,进一步影响行车安全。三是重点路段事故风险较高。部分山区山体冻融交替,山区路段容易出现滑坡、落石等问题,引发物体打击和人车滞留风险。此外,冬季旅游自驾出行增多,部分外地驾驶人员对路况不熟悉、冬季驾驶经验缺乏,大风、暴雪、团雾等极端天气造成路面湿滑、摩擦力减小、视线不佳,极易引发车辆失控和碰撞风险。
防范措施:一是强化交通执法监管。针对冬季货运高峰和“双十一”消费季特点,加大路面巡查力度,严查货车超限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在农村地区重点整治拼车、包车非法运营,提高执法精准度,降低事故发生率。二是优化道路除冰防滑管理。针对降雪、冰冻天气,提前在G30连霍高速、G7京新高速等主干道桥梁、隧道出入口部署除雪设施设备,建立实时监测机制,利用气象预警系统联动路政部门,及时清除积雪积冰,确保路面通行条件稳定。三是加强重点路段风险防控。对山区滑坡、落石高风险路段,组织地质勘查评估,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网;加大巡逻密度,在冻融期实施限速或临时封闭措施;同时,针对冬季旅游自驾增多现象,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手机APP等渠道发布实时路况和天气预警,引导群众合理规划出行,确保行车安全。
二、消防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冬季火灾事故风险上升。冬季取暖用电用火集中,电热毯、小太阳、电暖器等设备使用频繁,居民家庭、小微企业等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现象普遍,且电暖器、电热毯等设备长时间通电,易因线路老化、短路引发火灾;部分餐馆为保暖封闭厨房通风口,燃气泄漏后无法及时扩散,遇明火可能发生闪爆事故。二是消费旺季拉高火灾风险。临近年末,“双十一”、换季打折、冬季促销等电商促销活动集中,餐饮购物等经营消费场所人流、物流密集,各地工厂、工地企业进入“冲刺业绩、赶工期、清库存”的关键阶段,容易忽视安全管理,导致火灾风险上升。三是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加大。森林草原区域因冬季干旱少雨,枯草、落叶堆积密集,火险等级持续偏高。部分群众为取暖、做饭在林区违规用火,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管控措施:一是广泛发动物业服务企业和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小微企业等基层力量落实消防安全末端管理责任,认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整治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取暖设备、燃气泄漏等问题隐患,通过社区宣传、公益广告等方式,普及火灾逃生知识,教会群众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督促物业单位加强小区消防设施维护,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二是结合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三个全链条整治,加强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仓储物流、老旧居民小区、农村地区突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行业责任,强化源头管控,积极运用“消防安全综合监管平台”,提升行业部门火灾风险辨识和隐患整改能力。三是加强森林草原火险监测,通过卫星遥感、地面巡查实时掌握火情动态,及时发布高火险预警。在林区入口增设检查站,严查携带火种、违规用火行为,对进山入林人员开展防火宣传。组织森林消防队伍、地方扑火队靠前驻防,配齐风力灭火机、水带等装备,确保火情“打早、打小、打了”。
三、旅游体育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旅游体育活动集中带来的风险。冬季冰雪旅游经济升温,乌鲁木齐国际冰雪节、阿勒泰喀纳斯冰雪风情园、昌吉天山天池冰雪大世界等系列活动密集举办。部分高风险体育项目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缆车、索道、魔毯等设施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易引发游客冲撞、跌落、摔伤等事故。二是运营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丰富的冰雪资源吸引大量游客来疆旅游,各类游乐场所人员密集,部分滑雪、滑冰等高风险游乐项目安全风险提示不到位,排查治理隐患不全面,安全防护措施不严密,现场安全员擅离职守等问题隐患时有发生,导致涉旅事故风险增加。真人CS等新业态娱乐项目还未明确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模拟枪械、场地设置、预案管理等安全监管还存在盲区漏洞,容易出现激光灼伤、场所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三是低设防区域带来的风险。部分景区内采用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民宿装修火灾荷载大、低温天气采暖用电负荷高、缺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等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冬季冰雪旅游兴起改变了场所季节性使用的状况,员工留宿形成“三合一”场所等问题逐步凸显,易引发火灾事故。
管控措施:一是组织对滑雪场、冰雪乐园内缆车、索道、魔毯等特种设备开展“全流程、全覆盖”隐患排查,建立设备运行台账,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对存在故障或隐患的设备,立即停止使用,严禁带病运行。加强大型活动安全审批,对乌鲁木齐国际冰雪节、喀纳斯冰雪风情园等重点活动,提前组织安全评估,明确现场管控人员和应急处置流程,确保活动期间设施设备安全运行。二是加强对滑雪、滑冰等高风险项目的现场监护,在雪道入口、魔毯两侧、缆车上下站等关键区域增设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在景区入口、售票窗口等游客进入部位告知游客风险提示信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对重要游乐设施、关键部位实行“日查日检”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制定出台新行业、新业态等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厘清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消除真人CS等新业态安全监管盲区漏洞。三是针对景区内木质结构建筑、民宿等场所,开展消防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配齐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确保消防通道畅通。严格规范冬季采暖用电,组织清理违规留宿的“三合一”场所,常态化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提高火灾防控和初期处置能力,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
四、建设施工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三违”行为易导致安全事故。南疆地区部分建筑项目为赶在冬季停工前完成节点目标,进入抢工期阶段,作业人员连续加班导致疲劳上岗,在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等环节违规操作,易引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二是机械设备安全风险上升。冬季施工中,脚手架、塔吊等设备因低温易出现金属部件脆裂、润滑失效,且积雪、积冰附着在脚手架踏板、塔吊走道上,易导致作业人员滑倒引发高处坠落等事故;部分项目未对设备进行低温适应性维护,塔吊限位装置、制动系统可能出现故障,导致起重伤害事故。三是用电安全风险增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负荷增大,部分临时线路因低温老化加速,且接地保护装置失效,易引发触电事故。此外,工人宿舍使用电暖器、煤炉取暖,若通风不良、电路违规改造,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或电气火灾事故。
管控措施:一是严控施工进度与质量安全,加强项目工期监管,严禁施工单位盲目抢工期,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落实轮班休息制度,对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等危险工序实施专项监护,严查疲劳上岗、违规操作行为。二是加强施工设备维护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设备冬季维护台账,重点对脚手架、塔吊的金属部件、润滑系统、限位装置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脆裂部件,在脚手架踏板、塔吊走道上铺设防滑垫,清除积雪、积冰,确保作业面安全,组织塔吊操作人员进行低温作业培训,熟悉设备冬季运行特性,避免操作失误。三是加大临时用电检查力度,严查线路老化、接地保护失效等问题,确保用电设备符合冬季施工标准。严禁工人宿舍使用煤炉取暖,规范电暖器使用,定期检查宿舍电路,防止私拉乱接。在宿舍设置通风提示牌,督促工人定时开窗通风,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五、公共安全领域
安全风险:一是燃气事故风险依然较大。部分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一些燃气管道存在违规穿越密闭空间、安全间距不足和城镇调压站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易引发事故。部分餐饮场所使用不合格“灶管阀”,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二是特种设备事故风险突出。冬季低温环境对特种设备运行影响较大,金属材质易发生冷脆变形,密封件老化失灵,导致锅炉、压力容器泄漏甚至爆炸,电梯导轨、起重机械钢丝绳等部件易因积雪、结冰导致运行卡顿,钢丝绳因低温变硬、韧性下降,增加断裂风险。三是一氧化碳中毒风险上升。农村片区、停产停工企业看护人员用煤取暖现象较为普遍,房屋通风不良、群众安全意识不强等方面因素,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故。四是市政检维修作业风险加大。冬季用电用气量大,线路、管道维修、下水道疏通等涉市政领域检维修作业频繁,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等事故风险加大。
管控措施:一是加快推进老旧管道更新改造,切实有效整治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严厉打击第三方施工破坏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燃气管道和设施保护,督促燃气经营企业落实“入户安检”制度,加强城镇调压站设备维护,持续整治餐饮等场所使用不合格灶具、连接软管、可调节减压阀等突出隐患,严厉打击不合格“灶管阀”生产、销售行为。二是组织开展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冬季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增加检测频次,及时更换老化密封件、变硬的钢丝绳等部件。严格落实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日检+周检+月检”制度,防止因低温导致的卡顿、断裂等事故。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预防和急救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对停产停工企业看护人员用煤取暖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督促落实通风措施,在取暖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严密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四是加强市政检维修作业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严厉查处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电力作业等高风险作业无证上岗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