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自治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重点研发专项项目成果论证会,对《危险化学品典型重大灾害事故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成果进行评估论证。项目组成员单位相关科研人员、有关企业和高校的行业专家参加会议。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郝琳出席会议并讲话。
项目组代表在会上汇报了项目研究内容及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AR智能安全帽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管控屏障模型”两项核心成果。
AR智能安全帽采用边缘计算和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了危化品企业现场人员作业的全要素风险监测、指挥调度、协同作业与规范化管理。该产品已在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测试应用,并完成初步成果转化,逐步实现量产销售。其投入使用有效管控了作业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了人员聚集现象,显著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未来有望在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广泛推广。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管控屏障模型”以HAZOP分析为基础,结合LOPA评估保护层有效性,利用PHAST软件模拟危险源泄漏并修正场景因子,通过“24 Model”理论提出安全绩效标准,最终以改进的Bow-tie方法建立模型。该方法在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为危化品企业安全事故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了项目成果,认为AR智能安全帽通过边缘计算和增强现实技术,有效解决了危化作业人员“防范意识差、看不住、管不好”的难题;“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管控屏障模型”则为事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应用前景广阔,推广后有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并对项目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议充分肯定项目成果,指出该项目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危化品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事故风险管控理论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此次论证会标志着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下一步要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为全区危化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提供坚实保障。
会议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加快项目成果转化量产,依托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推动项目成果在重点化工园区和重大危险源企业规模化应用,争取将AR智能安全帽纳入国家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二要深化风险防控研究,以“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管控屏障模型”为理论基础,聚焦自治区能源化工产业特点,针对煤化工、油气储运等领域的特殊风险场景开展专项攻关,强化全链条安全管理,提升老旧装置风险防控能力;三要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继续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整合科研机构、行业龙头和应急救援队伍资源,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实战应用”的闭环生态,为自治区危化品行业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